文章

靖國神社

圖片
2008年4月19日-靖國神社 靖國神社離武道館其實不遠,看著地圖我心裡有些遲疑。渴、餓、累都不是影響決定的因素,反倒是其歷史背景讓我躊躇不定。 靖國神社供奉了從明治維新到二戰時期為日本帝國戰亡的軍人,其中包括了二戰間侵略亞太地區的軍人仕官等甲級戰犯。每當政壇中人以官方身份參拜神社,必定引起二戰間受到日本侵略的亞太國家人民的譴責。日本昭和天皇戰敗後就不再到靖國神社參拜,但是期間還是不斷的有政治人物公開的到靖國神社參拜。這當中拜或不拜都有一定的政治目的,非三言兩語可以說清。重要的反而是真心懺悔二戰間對其侵略的亞太國家人民所做出的傷害,這方能避免來日再犯。可惜如今看到聽到的都是政治、經濟、軍事上的角逐與平衡等現實的關注--利益掛帥、仁義不再。等前一代的人都不在了,一切都會淡忘,或者說上一代的作為不應該由下一代來承擔,事過境遷,又可以重演。所以人類的歷史幾千年來總是不斷的重演。 最後的決定還是去,心裡想著也許以後不會再來了。 那時天氣轉陰,厚厚的雲層佈滿天空,雨水開始滴落。採光不好,從鳥居一路拍下的照片都是暗淡的,心情也開始忐忑。 靖國神社前有一個小集市,售賣熟食和一些紀念品。 在靖國神社門外,慢慢的走入。神社內有人群一般,並不擁擠。我沒往內走,繞一繞就離開。裡面也許就供奉了曾經侵略家鄉的軍人,而祖父也是在新加坡日據時過世的。雖然人已往生,但總也不能當做不相干的人聽到的故事,認為什麼事都沒發生過。 在靖國神社內心裡想像跟著不知會出什麼狀況-示威,抗議?結果什麼都沒發生。如今記起在靖國神社外,好像有一布條寫著關於和平的字眼。 我一張靖國神社照片沒拍下就離開了,那是的心情是沈重的。

皇居東御苑

圖片
2008年4月19日-皇居東御苑 離開了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往東南一路走,經過一道護城河就到了皇居東御苑。 處在東京千代田區的日本皇居,東御苑是唯一全年開放給遊人參觀的景點。而天皇的居所唯有在特定的節日纔會開放給平民百姓參觀。 東京在德川幕府時代名為江戶城,是幕府的政治和經濟中心。日本國都則是處在關西的京都,是天皇的居所。德川幕府下台後,還政與明治天皇。明治遷都江戶城並易名東京,皇居也由京都遷移至原來的將軍府。 皇居也許因為前身是將軍府,所以建有好些防衛設施如城牆和護城河等。 原以為這東御苑必定是非常的華麗輝煌,其實也如同一般的日本園林,除了一些江戶時期的城牆,沒有什麼宏偉的建築,反倒是園內的花卉為御苑增添了不少色彩。 過了四月中旬,三月開始的櫻花花季已經接近尾聲,垂枝上的櫻花已經不如三月時那麼的燦爛。稀疏的櫻花,一陣風就會把花瓣吹落一地。與一旁盛開的不知名的花對比,有種風華已逝的悲涼。飄落在小路上的花瓣,就如是冬天路邊開始溶化的積雪,夾雜著多日來的塵埃,等著被遺棄。 三月漫天飛灑的櫻花名為風吹雪,有一種飄逸超俗的意境,任風再吹,那樹上的花還是不斷的怒放。此時,花已不開,枝頭飄落的花瓣,取代的就是那初開帶點淡黃綠的櫻葉。 反倒是園內的樹林,青翠恬靜,偶而一束艷紅的花卉,會帶來一點的驚喜。 離開東御苑,返回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再往武道館的方向步行。間中經過了一所戰前的軍事司令府,目前已改為藝術館。 館旁的花園內又看到幾樹稀疏的櫻花,不勝唏噓。也許如此的感嘆,我手中的攝像機不斷的去捕捉那人去樓空的景象。 武道館是日本演藝圈人士的一大聖地,能在此辦上一場的演唱會,都屬演藝圈一級的歌手樂隊。此館原為1964年舉辦東京奧運而建的會場之一,除了體育活動也用於不同的場合如音樂會。 認識武道館是因為早年常聽日本流行樂,如西城秀樹、山口百惠、近藤真彥等。近年開始注意的福山雅治也曾在此辦過演唱會,還特地以第一次在武道館開唱作宣傳,可見此處是日本音樂界最高殿堂的象徵意義。 也許建築比較舊,除了那紅色的牌匾寫著武道館三個字外,總感覺不到那音樂界聖地的氣勢。沒有停下多久又匆匆的離去。 天上密佈的雲開始

日本現代美術巨匠(二)-東山魁夷

圖片
2008年4月19日-東山魁夷百年誕辰展覽 這一年正好又碰上另外一名日本近代美術巨匠--東山魁夷的紀念展。 對東山魁夷的認識是從他那幾幅如夢似幻的《森林、白馬》圖開始。 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幅綠色的松林,筆直的松樹層層的疊在山坡,湖面如鏡把松林反映在水面。松林是深綠帶點翠綠,湖水的倒影是暗綠,非常的清晰,似乎靜至時間完全的休止。整幅畫是一片的綠,不知是清晨時刻還是黃昏時分,也可能是白天,感覺是光線灑在林蔭間,一陣清涼由心起。畫右邊出現了一匹白馬,純潔、静谧、神秘。時間是停止了,還是會因為這匹馬的出現又繼續前進?白馬會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在這松林裡?非常的夢幻、非常的北歐、非常的童話 。 當時的我還不相信是日本 畫家的作品,似乎是西方童話裡的意境,不是典型的水墨畫。一開始,不是很接受這樣的風格,一反傳統的東方畫風。後來,在瀏覽其畫冊,知道東山也同時是一名作家,《森林、白馬》都有其散文表述。嘗試揣測其內容,漸漸對畫中的那一片安寧多了感受和感動。 反過來,東山為奈良的唐招提寺所畫的壁畫,除了感嘆其氣勢外,卻沒給到《森林、白馬》那會心的一點喜悅,把那遺忘已久的童真給找回來。 照片裡的東山魁夷是含蓄溫雅的,沒有橫山大觀的豁達豪邁。少了武士的威武,卻是帶著濃郁的書生氣息。他年少留學德國,在歐洲待過一陣。也許其風格在這期間受到歐陸畫風和人文的影響。後來,他也曾到中國遊覽,畫了好幾幅中國風景畫。 在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看過了東山的展覽後,一直下不了決心買其畫冊。太多版本了,有單畫冊,也有附上其散文作品的。有單行版,也有套裝版。後在書店也看到幾種不同版本,還是沒買。總希望能找到更好的。離開東京兩年,2010年回來時已經找不到當年的畫冊了。 可惜的是,日本以外的地方,對日本繪畫藝術就停留在江戶時代葛飾北齋的浮世繪(日本版畫),其富嶽三十六景風靡了西方世界,但是對近代的畫家如橫山和東山卻不得所聞。這次在東京出差,能認識到這兩位老人和他們的作品,也算是不虛此行了。

日本現代美術巨匠(一)-橫山大觀

圖片
2008年3月29日-橫山大觀紀念館 第一次看到橫山大觀的名字是在地鐵的一則畫展的廣告,刊登的是橫山大觀“沒後五十年紀念展”。吸引我的倒不是廣告上的一幅寫意水墨畫,反而是橫山大觀這個名字,非常的有氣勢的出現在眼前。聯想到的是“橫越山峰,大觀世界”,那一種氣勢,豪邁的心態,遼闊的眼界,就如是屹立於高峰抬眺望層層浮雲太虛過,滾滾紅塵世間轉。可惜的是自己趕不上紀念展,但卻找到橫山大觀在上野的舊居,現今已改為橫山大觀紀念館。 橫山大觀(本名-横山秀麿,為舊水戶藩藩士-武士階級)生於1868年卒1958年,一生歷經日本明治、大政和昭和三朝。他畢業於東京美術學校(藝大的前身),是近代日本畫壇的巨匠之一。 他除了學習狩野派的繪畫外, 也學習中國的水墨畫和西洋畫。知名作品包括:無我、屈原、老子、夜櫻等。單看作品名單,就帶有濃厚的中國文化氣息。其中“屈原”這幅作品是為老師崗倉天心被貶離東京美術學校抱不平,有感而發創作的。 大觀老人(我且如此尊稱)長壽-享年90歲。他的畫有一種脫俗的清逸。在網上看到屈原,老子、五柳先生、無我等畫,帶有濃厚的道家色彩。有幅畫,名為江天暮雪,一手托魚竿身披蓑笠的大人與一童子,在雪地行走,該是垂釣後回家。 老人後期的畫在色彩運用,似乎近於西方畫。在紀念館有一幅後期的畫,描繪的是日落雪峰,餘暉在山後發出沉黃色的光芒,山前飛過一群白鶴,分布在畫的左右兩側。所用的色彩和著色的技巧,已不是傳統水墨畫風格。 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幾幅照片-身穿和服,身材微瘦,唇上流著短短的鬍鬚,笑時有些許的豪邁, 微笑時有微微的童真,不笑時眼神銳利但依稀帶一種溫文的親和力。此翁好酒,也喜歡流行樂(如東京BoogieWoogie等流行曲)。他有一件作品,是為他夫人的和服繪上一幅山水,在紀念館展出。 橫山大觀紀念館原為大觀老人故居,在上野不忍池邊,當年稱為“下町”區的地方。這是典型的日式住宅,兩層樓,加上一小庭院。一層有一間房是面對內院的,我在門邊往外看庭院的樹木,流水,想到了永井小百合的“大人之旅”的廣告。真的是可以在房里跪坐,靜靜的欣賞外頭的景物,甚麼都不去作不去想。日式的小庭院就是有這樣的一種閑靜,令人心平氣和。這也是日本文化受到禪文化的深度影響,體現在庭院、茶道、花道和日常生活里。可惜的是中國南方的庭院至今還沒有機會遊覽,不知其意境又是如何的。

上善如水

圖片
整理家裡的雜物時,抬頭看到了日本舊同事Ming大前年送的一對琉璃小酒杯,是托同事Trieu回新加坡時帶過來的。 離開公司後,難得同事還記得自己很喜歡這清酒的名字,雖然不算是很值錢的東西,但是那份情誼是令自己非常感動的。 是甚麼牌子的清酒讓自己如此難忘?在日本出差時偶爾會在超市買清酒獨自小酌,或是與同事在料理店用餐時共飲幾小瓶。喝的不外是“菊正宗”、“白鶴”、“月桂冠”比較普遍的牌子。其實自己也不是懂得喝酒,需要懂得品酒之人指點甚麼是好酒。由於個人的喜好不同,不一定能有一個“好酒”的結論。但是清酒的淡麗清醇,是自己喜歡的。喝清酒最好能在夜間,三兩好友月下對飲,賞花也好,賞畫也好,最好又能吟上幾句古詩詞,不亦樂乎。 在一次工作聚餐時,吉村同事點了一瓶他所喜愛的清酒,那就是讓我難忘的“上善如水”。難忘不是酒的清醇,也不是聚會的氣氛,而是這酒的名字。見到這酒瓶時,頓時就覺得這名字必有典故。 這酒廠的原創人必有深厚的文化底藴,纔會取這樣的名字。只是當時記不起出自何部經典古籍,但因為是“水”吧,我隱約想聯想到了老子。 我當時請教吉村同事這酒名的意思,他的回覆是好的酒就如水一樣。 後在網上找了資料纔知道出處為<老子>: 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處眾人之所惡。 故幾與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君子的行為就當如水一樣,利萬物而無所爭,處在眾人所厭惡低下之地。 那好酒是否也是要不爭,與萬物平和共處就如水一樣? 1855年開設的白瀧酒廠,上善如水是其中一個品牌。在其網頁就有提到其酒,就是要體現老子這“上善若水”的思想-最優良的酒就應該如水那樣-就如吉村同事所說的一樣。 已經很少見到這樣有深意的名字了,又巧妙的用上了古籍的字句,那麼的貼切又帶有雅意。還把古人的智慧帶到造酒,為這酒賦予了水不爭萬物的精神、注入了歷史的元素。這一瓶酒也就不再是任何的一瓶酒了。 期望能再見到這樣的好名字。

蘇尼恩海角-眺望愛琴海的神殿

圖片
2008年11月17日 海神波賽頓(Poseidon)在蘇尼恩(Sounion)的神殿遺址是不容錯過,這裡的日落是希臘聞名的景點,浪漫詩人拜倫(Lord Byron)生前也留戀此處的日落。我不是為了拜倫而來,但是希臘可是拜倫的夢,也是他去世的地方,希臘人都愛戴拜倫。來希臘,不能不知道拜倫。 選擇到蘇尼恩的日子正逢上大陰天,另外也遇上學生運動(為了紀念70年代在軍人政權下壓抑學運而喪身的學生),交通出了狀況,我需要步行到新達馬廣場(Syntagma Square)加入蘇尼恩的日遊團。 蘇尼恩在雅典之南,旅行車開往蘇尼恩的路上,烏雲開始密佈。冬天的希臘是雨季,陰天又是攝影的大忌,這回肯定看不到夕陽的美景了,但也許會有不同的體會。 到了波賽頓神殿遺址,烏雲層層,風起雲湧,浪濤雨灑,這時候的神殿,還是一樣的凋零,但是,那大自然的威力,卻是在神殿周圍顯示。波賽頓掌管的是自然,一切自然的威力如海嘯,地震,山崩地裂都是從祂引發的。這個情景反而襯托出波賽頓的力量。導遊在講解後,天開始下雨了,耄耄細雨,一陣一陣的飄打在臉頰上。 雲層在神殿上一圈一圈的捲著,偶爾透出陽光。神殿石柱屹立,彷彿是天神在召喚,波賽頓要登上祂的神殿了。一場風暴即將開始,雨也開始大了。 愛琴海上小島零落的浮現,夾著飄雨,遠處是朦朧。 不知道為甚麼,愛琴海會給人浪漫的印象。這也許是一種宣傳,愛琴是愛情的諧音,把它稱為浪漫的海好像不過分。再說,蜜月之小島“Santorini”也是愛琴海的一個小島,這不是象徵浪漫嗎? 其實不然,這個名字聯繫著一個神話悲劇-忒修斯(Theseus)與牛頭怪米諾陶洛斯(Minotaur)。 忒修斯的父親是雅典的國王埃勾斯(Aegeus), 忒修斯被送往克裡特(Crete)島奉祭米諾陶洛斯時與父親約定,若成功殺了米諾陶洛斯,則在船上高懸白帆,若失敗則掛黑帆。忒修斯在米諾斯王的迷宮得到阿裡阿德涅(Ariadne)公主的幫助,成功的除去牛頭怪米諾陶洛斯。但在回航時,不知為何把一同私奔的阿裡阿德涅留在納克索斯島(Naxos)。阿裡阿德涅因此詛咒忒修斯,讓他忘了換上白帆。 在雅典的埃勾斯王則是每日都爬到海角處盼望孩子早日安全歸來,怎麼知道一日看到忒修斯掛上黑帆的船。他悲痛欲絕,立即跳下山崖投入了大海。從此,這片海就被稱為愛琴海(Aegean)來紀念這位國王。眾神為了懲罰忒

美特拉-俯視塵世的修道山林

圖片
2008年11月7-21日 離開舊時代宗教聖地的德爾斐隨即就旅行車開往屬於新時代宗教基督教的聖地-美特拉(Meteora)。這又是一段漫長的旅程,中途在溫泉關(Thermopylae)停下休息。 Thermopylae是希臘文“熾熱的門”的意思。傳說,海格力斯的妻子得伊阿尼拉(Deianira)聽信了人馬涅索斯(Nessus)的謊言,用了它的血沾在海格力斯的衣服,結果衣服貼在海格力身上燃燒,怎麼也脫不下。海格力到了此處,跳進河裡清洗,河水至此炙熱,海格力也痛苦的喪命,是一典型的悲劇。何以是悲劇?人馬涅索斯在運載得伊阿尼拉過河時,企圖侵犯她,被海格力射死。涅索斯臨死前教得伊阿尼拉用它的血等製作能夠留住海格力的心的藥劑。在海格力發展另外一段戀情時, 得伊阿尼拉不安促使她使用涅索斯的藥劑。她寧可相信冒犯自己的人馬,讓自己的不安情緒,間接的害死了自己的丈夫。一代神人海格力,雖然經歷了神人最堅拒的考驗,最後下場卻是喪命在自己妻子的手上。得伊阿尼拉後也因為後悔,自己了結了生命。 溫泉關的聞名是在此的幾場戰役,最有名的是之前提到的希臘波斯戰役。斯巴達三百壯士與其他聯邦的七百壯士在此對抗波斯百萬大軍。波斯王要斯巴達王投降,所得到的回覆是“過來取我們的命吧!”這句話就刻在石碑上。結果,希臘軍隊壯烈捐軀,這行動也激發了其他的希臘聯邦的士氣,團結抗敵。 斯巴達王 同樣的,到達美特拉已經是傍晚了,休息一夜就啓程到修道院參禮。這是團體旅行的最後一站。 夕陽山外山 美特拉這“天空之城”(希臘語Meteora之意)可是奇山凸起,平地上一座一座的山石由地而升,山上林立了不少的修道院。這都是基督時代建立的東正教的修道院。山不算高大,但是配上了攀附在山崖的樓院,則顯得建築之緲小,自然的壯大。峭壁山建寺院,也把教徒對宗教的奉獻落實到具體的物質上。在沒有現代的科技下一層一層的搭建樓台延昇向上,人的毅力突現出來。不知當時建寺的人是為了超離塵世還是為了更接近上帝纔選在這樣的險地築造修道的地方。 我們一共參訪了兩所寺院聖芭芭拉(女修道院)和聖尼克拉(男修道院),都是從山下沿著石階步行上山。 美特拉修道院的建築風格是拜占庭式,寺院至今還在使用當中。我們來到此處,在衣著方面有要求,女生需要穿長裙(或者在外套上一條裙子),男生則要穿長褲。進入內堂(禮拜堂)的外廳上的壁畫內容是殉道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