鐮倉-瑞泉寺

2008年6月21日/2008年7月12日


由杉本寺到瑞泉寺,步行需要半小時。根據鐮倉旅遊指南的推薦路程,中途還會經過鐮倉宮。鐮倉宮是明治天皇為了紀念護良親王而建的神社。護良親王是推翻鐮倉幕府的一位重要人物,後來遭北條高時的次子所害。明治天皇敬重護良親王為皇室的努力,因而封“神”,建神社祭拜。


沒有進入鐮倉宮巡禮,我匆匆的往瑞泉寺去。陰天,隨時都會下雨,加上瑞泉寺處在較偏僻的地方,交通極其不便,得快去快回。


走了好一段路,終於到了瑞泉寺的總門。總門後有一段路纔到山腳,間中的場地有一小片已經改為停車場。


由於是陰天,拍攝出來的照片效果極其不好。回想起來,對當時的影像一直很難捕捉。我一直混肴瑞泉寺和明月院的影像,特別是往山上的一段路。還有那後山的庭院,因為陰天,沒有拍出想要的效果。為此,我特意再來瑞泉寺。兩次的到來,感受略微不一樣。


先不說瑞泉寺的由來,從另一個角度,也就是當時的印象說起。



由山腳跟著石階一步一步走上山,兩旁杉木,紅葉,竹林,和一些不知名的樹木覆蓋了整座山。風吹過,樹影婆娑,颯颯作响。最近這一次,聽到林中傳來的鳥鳴,叫了一聲,停了一下,又來了一聲,又停了一下。是同一隻鳥和是與另一隻在唱和?從聲音發出到停止,這一刻,有如是敲了一下的鐘聲,稍微的回音,在林間繞著繞著,然後慢慢的慢慢的消逝,此刻,意識開始的醒覺,突然林間又來了一聲,裊裊的回音,然後慢慢的消逝,意識又慢慢的醒覺。有如深山的琴音,鼓聲,蕭聲,鐘聲,莫不給人一種驚艷,但不是那一種華麗的感覺,是一種醒覺、蘇醒。此刻,自己是存在的,但不是單獨的存在,還有附和的、偶然的經歷。是生命的一種相逢,但又不能刻意的留下,唯有隨緣。是不是如金剛經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在新加坡,不難有“百鳥朝鳳”的經歷,傍晚時刻,倦鳥歸巢,唧唧喳喳,叫個不停,華麗的膩,但不久即麻木了,何以比得上林間無影無蹤的一聲鳥鳴聲。還有那供佛的玉蘭花,茉莉花,真是香殺人,如何比得上空谷幽蘭的清香,山林隱約的杉木香。寫到這裡就記起了年初時,在東京的路間,聞到一股飄忽的幽香,隨著風向尋梅去,不見梅影,忽又一陣馥鼻香,抬頭一看,一樹梅花出圍牆。踏雪尋梅的意境不就如此嗎?



山路石階分叉成兩條路,但都通往瑞泉寺的三門。這一段路,與明月院有點相似,都是幽徑。不同的是,明月院此時的山徑,兩旁應該都長滿了紫陽花。



三門外有一流水,供參拜者淨手。這是日本的習俗吧?這池水一旁,有一石碑刻著菩薩還是佛像。第一次到此,天色陰暗,沒有注意到三門的牌匾寫的是甚麼,第二次,纔發現牌匾寫著“瑞泉蘭若”-“倩女幽魂”的“蘭若寺”,即是這“蘭若”。蘭若其實是佛教的一名詞,指的是清淨靜修之處。



三門內,種了好多的花草,大殿供奉釋迦如來和觀音,一旁的開山堂是紀念開山祖師夢窗疎石,供奉地藏王。寺內等建築都被櫻樹、梅樹、花叢,草叢遮隱。沿著石徑行走,有柳暗花明的意境。不難想像,春天和秋天的景色,一定是色彩燦爛。春天的櫻花,秋天的紅葉都舖滿了山林,院子。明月院的林園也有類似的格局。但感覺上,明月院多了一點的秀氣,而瑞泉寺則多了點蒼涼意。這點在後院的山水園林就很清楚的對比。




瑞泉寺最有名的是其後院的石窟山水。夢窗國師設計的園林,利用地勢硺出石洞(天女洞),挖出一個人工池,在山頂還有一池水,池水從一旁流入山下的池塘。第一次,山澗流著“泉水”,第二次來時,已沒有水流下。池水不清澈,而兩道石橋垮過池水,一切顯得寂靜荒涼。這又不似福壽寺的凋零,是另一種意境。



我特別喜歡後院的建築,與水池的倒影、山林的綠、石窟的黃呈現出來的圖像。後院的牌坊寫的是“侍真”兩個字,綠色的字寫在褐色的木板。池水前長了紫色類似水仙的花朵。一切就只有寧靜。



開山堂由此處看去,隱隱藏在樹後。



回到山下,步行離開瑞泉寺,經過一叢紫陽花,攀著牆壁徐徐懸下。



這一天的旅程也就要結束了,天開始下起了細雨。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鐮倉-明月院-小院無人到、風來門自開

日本現代美術巨匠(一)-橫山大觀

皇居東御苑